(聲明: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,為了保護患者隱私,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)
摘要:患者為26歲女性,5年前發(fā)現(xiàn)左腕部包塊,大小約0.5cm×1cm,未及時治療,近年來包塊逐漸增大,并出現(xiàn)疼痛癥狀,遂來我院就診,完善超聲等檢查后,初步考慮為腱鞘囊腫,給予左腕腱鞘囊腫切除術,手術順利,術后給予藥物對癥治療,術后包塊切除,傷口愈合,治療效果良好。
【基本信息】女、26歲
【疾病類型】腱鞘囊腫
【就診醫(yī)院】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(yī)院
【就診時間】2015年10月
【治療方案】手術治療(左腕腱鞘囊腫切除)+藥物治療(注射用頭孢呋辛鈉、氟比洛芬酯注射液)
【治療周期】住院治療3天,門診換藥10天,定期復查
【治療效果】包塊切除,傷口愈合,治療效果良好
一、初次面診
患者,女性,26歲。5年前發(fā)現(xiàn)左腕部包塊,大小約0.5cm×1cm,無疼痛、麻木等不適,未予特殊處理。近年來包塊逐漸增大,并出現(xiàn)疼痛癥狀,患者為求進一步治療,來我院就診。查體見:左腕關節(jié)活動度良好。超聲檢查示:左腕部大小約1cm×2cm包塊,邊界清,考慮腱鞘囊腫,來我科進一步治療,門診以“左腕腱鞘囊腫”收入我科。
二、治療經過
入院后完善常規(guī)心電圖,血常規(guī)、肝腎功、電解質、凝血等檢查及檢驗,未見明顯手術禁忌,于局麻下行左腕腱鞘囊腫切除術,術中仔細操作,避免重要血管神經損傷。術后給予注射用頭孢呋辛鈉抗感染、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止痛治療,患者傷口愈合良好,包塊消失。術后病理學檢查提示:灰白灰粉色組織,灰白區(qū)為囊性,內容透明粘液,壁厚0.1cm,囊壁內外均光滑,灰粉區(qū)為實性,質中另見灰粉色組織,質中,偏軟,為腱鞘囊腫。術后建議患者定期復查。
(病理學報告)
三、治療效果
患者于局麻下接受左腕腱鞘囊腫切除術,術中仔細操作,避免重要血管神經損傷,完整切除后患者癥狀改善。術后第3天換藥后,傷口愈合良好,疼痛癥狀明顯減輕,未發(fā)生術后感染,給予患者出院,叮囑患者出院后每隔3天換藥一次,直至10天左右。出院后1年復查,外觀正常,B超未見復發(fā),治療效果良好,患者對此亦十分滿意。
四、注意事項
很高興患者腱鞘囊腫逐漸恢復,但是還需要叮囑患者,出院后隨訪時應關注是否局部復發(fā),若復發(fā)應及時發(fā)現(xiàn),及時給予治療。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方面一般沒有絕對禁忌,可根據(jù)飲食習慣健康飲食,如高蛋白、營養(yǎng)飲食等。生活或工作中避免過度使用腕關節(jié),如長期打字等重復性動作,防止復發(fā)。
五、個人感悟
腱鞘囊腫是骨科常見疾病,主要好發(fā)于關節(jié)處腱鞘內,主要由于結締組織退變所致。腱鞘囊腫是一種發(fā)病率較高的疾病,大多數(shù)人均對此有一定認識,部分患者采用穿刺抽吸后加壓包扎方法進行治療,此治療方式創(chuàng)傷小,但因囊壁依舊存在,所以較容易復發(fā)。手術切除時盡可能完整切除囊壁,防止其復發(fā)。本病例的診斷及治療準確無誤,使用局部麻醉方式進行手術,創(chuàng)傷小,恢復快。術后需要注意主要避免長時間不正確使用腕關節(jié)的動作。